不久前,坎迪尔历史奖(Cundill History Prize)公布了本年度的决赛名单。作为国际上相对年轻的历史写作类奖项(创办于2008年),坎迪尔历史奖以高额奖金(75000美金)和开放的参选条件(不限作品主题、不限作者国籍)引起了广泛关注。正如前评委会主席、《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作者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因此,理解自己与他人、了解我们何来何往,就显得愈发重要,而只有历史才能给予我们这样的洞见。”
这或许正是历史写作和阅读的意义所在。而为大众发掘更多兼具可读性与专业性的优秀历史作品,便是众多历史写作奖所担负的责任。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目前也已进入如火如荼的评审阶段,在静候大奖归属之际,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当今国际上权威的历史写作奖项吧。
“博学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沃尔夫森历史奖
沃尔夫森历史奖(Wolfson History Prize)是英国历史最悠久也最富盛名的非虚构写作奖项。其创始人莱纳德·沃尔夫森(Leonard Wolfson,或称马里波恩的沃尔夫森勋爵)出身于声名煊赫的商业世家,曾任大世界百货公司董事,终生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科学、教育、人文艺术、医疗等领域都提供了颇多支持,而沃尔夫森奖与基金会的创立就是他最为杰出的贡献之一。

莱纳德•沃尔夫森
沃尔夫森奖最初的构想极为宏大,意图涵盖经济管理、公共关系、文学艺术等更广泛的领域,以比肩普利策奖甚至诺贝尔奖。但经由多方评审讨论,历史奖成为硕果仅存的一项,而这与沃尔夫森本人对于历史文学的阅读兴趣极为契合。据其女所述,他几乎日日以历史读物为伴,并将其作为激发自身智慧的源泉。因此,历史奖也成为他在基金会众多活动中最为关注的一项。
1972年11月23日,沃尔夫森基金会在多尔切斯特酒店的午餐会上首次颁发了这一奖项,初名为“沃尔夫森历史文学奖”(Wolfson Literary Prize of History),用以推选那些“既承载了高度的学术水准,又结合了普通读者兴趣与想象”的作品,鼓励英国历史学者们用可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进行写作,而非困守于学术的藩篱之中进行私人的探讨。虽然此奖项的“文学”之名于1988年被删去,但其对于作品文学性的要求却是一以贯之的。在后来多部获奖作品的评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评委们对于优美文笔的强调。

2021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决选入围书目
此外,不同于很多奖项每年更换评审成员,沃尔夫森奖的评委团队较为稳定,有多位专家都任职超过10年,甚至有如基思·托马斯(Keith Thomas)这样已留任30余年的成员。但这也引发了一些关于评审公正性的争议。比如历史学家约翰·普兰姆(John H. Plumb)似乎就曾在评审过程中对于自己的门生表现出过度的关照,因而牛津大学前校长艾伦·布洛克(Allan Bullock)就曾在其私人信件中予以讽刺,称评委们不必费事跑到伦敦开会,只要从普兰姆弟子的著作列表中挑选即可。
不过,沃尔夫森奖作为英国具有开创性的权威历史奖项,其价值和贡献仍是毋庸质疑的。不论是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还是相关领域的学术出版商,它都提供了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很多获奖者都将其作为自己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并将他们所收获的奖金投入更多的历史研究项目或活动之中,从而推动了历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基思•托马斯(Portrait ©Paul Barson)

首届获奖作品《宗教与巫术的衰落》
“用历史透视现实的病源”:普利策历史奖
与家喻户晓的普利策新闻奖一样,普利策历史奖(Pulitzer Prize for History)是哥伦比亚大学基于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捐赠的财产所设立的奖项,于1917年开始颁授。它是普利策七个创作类奖项(小说、戏剧、历史、传记、诗歌、非虚构、音乐)之一,用于表彰美国史相关的杰出作品,最终获奖者将得到15000美金的奖励。
从结果上看,这一奖项似乎更为青睐种族主义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或社会问题的探讨,近十年间的获奖作品中有一半以上都属于此类,所涉及到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有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赢得美国有史以来对奴隶制最高赔偿的亨利埃塔·伍德(Henrietta Wood)、南北战争的著名将领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George Armstrong Custer)、1971年阿提卡监狱事件(Attica Prison Uprising)等。2021年的获奖作品《特许经营:美国黑人的金色拱门》(Franchise: The Golden Arches in Black America)也不例外,作者通过对于美国黑人社区快餐业的透视,以探求美国黑人争取公民权利斗争与其商业经济发展间的密切关系,也是对于现当代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另一角度的解析。

2021年普利策历史奖获奖图书
除历史奖外,普利策传记奖以及1962年增加的非虚构奖也与历史写作颇为相关,不少历史类作品常被归于其中。本年度这两类奖项的得主分别为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的传记《死者复生:马尔科姆·艾克斯的一生》(The dead are arising: the life of Malcolm X),以及关于1898年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大屠杀的《威尔明顿的谎言:1898年的谋杀政变和白人至上主义的兴起》(Wilmington’s Lie: The Murderous Coup of 1898 and the Rise of White Supremacy)。由此可见,普利策各个奖项对于现实问题的探究偏好与对于社会舆论的映射作用,实是一脉相承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列文森奖
与中国历史研究最为切近相关的海外历史奖,则莫过于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的列文森中国研究图书奖(Joseph Levenson Prize)。列文森是著名汉学大师费正清(John K. Fairbank)的高足,也是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领域的领军人物,却于1969年因划艇事故而英年早逝。为了纪念他对于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杰出贡献,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于1987年设立列文森奖,颁发给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的学术著作,按研究时段,每年评选1900年以前的古代中国研究及1900年以后的现代中国研究各1部。
列文森奖尤其重视那些能够“通过比较性的洞见或开创性的研究,促进中国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更广阔的思想论域相联结”的作品。中国学界所熟悉的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孔飞力(Philip A. Kuhn)、巫鸿、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等著名学者的作品都曾获此殊荣,而他们在各自著作中呈现的新材料与新创见,也为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最近,文景也推出了2012年列文森奖获奖作品——倪健(Christopher M. B. Nugent)教授的《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本书将诗歌在唐代的生产与流通方式进行了鲜活的再现,相信也会如此前众多获奖作品一样,为国内学人和读者带来更多新颖的启发与灵感。

倪健《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
“女性史学的风向标”:琼·凯莉纪念奖
琼·凯莉(Joan Kelly)是美国杰出的女性主义史学家,曾与格尔达·勒纳(Gerda Lerner)在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共同设立了首个女性史硕士项目,也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女性史学家小组的负责人,被认为是“女性研究界绝对的领袖和女性史学的创始者之一”。
在她去世两年后,美国历史学会设立琼·凯莉纪念奖(Joan Kelly Memorial Prize),用以表彰那些反映了精尖智慧以及学术理念的女性史和女性主义理论著作。参评作品可以涉及任何历史时期、地域或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任一领域,但需要具备研究的新颖性、见解的独到性、行文的流畅性、分析的技巧性等特质,体现对于性与性别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阐述女性与历史进程的相关作用关系。今年,该奖授予了萨沃利娅·格林弗(Thavolia Glymph)的《女性之战:美国内战时期以家园、自由、国家为名的斗争》(The Women’s Fight: The Civil War’s Battles for Home, Freedom, and Nation)。这本书通过探寻南北战争期间不同地域、阶级、种族中女性的行为及其动机,呈现了女性在战争期间所扮演的角色与她们的生活状态。

萨沃利娅•格林弗及其作品《女性之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奖之外,美国历史学会还设立了名目众多的历史写作奖项,涉及欧洲史、美洲史、亚洲史、非洲史等各个地域及各个历史时期和研究领域。譬如,里欧·格什奖(Leo Gershoy Award)针对18—19世纪的西欧史著作,阿伯特·J.贝弗里奇奖(The Albert J. Beveridge Award)针对1492之后的美洲史相关作品,伊佩霞奖(Patricia Buckley Ebrey Prize)、费正清奖(John K. Fairbank Prize)则分别针对19世纪以前及以后的东亚史作品。

美国历史学会